4月18日晚,由復旦MTA項目學生理事會主辦的“文旅產業應對疫情的三十六計”直播分享活動進行了第四場“遊學研學專場”。
我們邀請到了2013級MTA優秀系友,攜程主題遊和遊學板塊總經理張潔作為嘉賓主持👇🏻。

在開場環節中,主持人張潔介紹了遊學和研學涉及的不同業務範圍,包括國際教育、營地教育🙅🏼♂️🙆🏻、親子遊學🧑🏿🍼、校外活動等👱。隨著疫情的恢復和好轉,素質教育類課程以及孩子們與戶外大自然的交流是否會更加受到家長們的重視呢?帶著這個問題🐸,大家非常期待此次直播中不同領域的同學們進行觀點的碰撞🍇。隨後,來自泛遊學行業不同領域的4位系友分享了他們的工作經驗👷🏼,並對疫情沖擊下的應對之策提出了未來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分享迎來了觀眾們極高的參與熱度,甚至招來了“網絡嫉妒”,曾一度網絡中斷聯接🛁。但是在觀眾們熱情的彈幕聲中,後續分享非常順利,互動環節還有遊學產品的神秘大獎頻頻送出🚴🏿♀️。共有8位參與直播互動的觀眾分別抽中了來自西習教育小犀遊學的“大熊貓國際義工體驗”🤾🏿♂️🧜🏻♀️、攜程遊學的“六一露營節門票+帳篷”,以及荷馬親子的“自然年卡”等驚喜獎品。

第一位分享嘉賓是張超🅱️,來自2013級MTA,目前擔任上海樂騁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和上海昊積教育培訓有限公司的運營總經理。
“樂旅股份”是新三板“旅遊+教育”第一股🏊♀️,致力於深耕研學細分市場。旗下的“2厘米遊學”是公司主打品牌,專註於課余遊學活動🤪、寒暑期夏令營、國際遊學等素質教育及親子遊學。
張超分別從疫情對全球以及上海遊輪業的影響🧛🏿♂️🤸🏻♀️,以及後疫情時代上海郵輪與研學融合發展兩方面🔍🦻🏻,給出了文獻綜述般的專業解讀和深度思考。
新冠疫情導致的世界範圍內的郵輪業大範圍停航👬🏼,是二戰以來的首次。疫情在郵輪暴發之後,導致了大家對郵輪的抗拒。張超認為上海郵輪業的復蘇取決於消費者的心理重建,目前6月出發的郵輪產品也已經開始售賣🤛🏼👸。
張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郵輪業的後續發展進行了科學研判✍🏿:
1)郵輪股價的走勢
從疫情暴發到現在,中東土豪早已在華爾街布局抄底掃貨,美國嘉年華郵輪集團的股票也是穩中上升。張超認為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未來將會穩步向上。
2)郵輪本身的安全
針對中國民眾普遍關心的郵輪新風空調系統,郵輪的核心硬件之一,以皇家加勒比在中國運行的郵輪為例,新風系統可以過濾掉99.9%的類新冠病毒直徑的病毒💩,而現在中國境內陸地建築的新風系統普及率約5%,理論上來說在郵輪上活動比在中國大部分陸地建築物的空間活動是更安全的👨👦👦⚉。
3)郵輪港口的安全
疫情發生之後🏌️♀️,上海吳淞港10個航次🤦🏿,4.27萬出入境遊客和2.18萬船員未發生一例確診病例。零輸入零輸出的出色表現給國際各郵輪港口提供了鮮活的樣板。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科學研判,精準施策🙋🏿,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化解疫情風險。
4)上海母港出發的郵輪目的地安全和市場信心
張超認為,日本是未來我們可以選擇的第一目的地。從全球疫情統計數字來看🦌,中國和日本是每萬人感染率最低的地方🧗🏼♀️。張超對於未來郵輪市場在中國的發展非常有信心。從郵輪公司的未來布局看🧉,皇家加勒比公司很看好疫情復蘇之後的中國郵輪市場,旗下的綠洲奇跡號在上海的首航也會如約而至;歌詩達的新船佛羅倫薩號在中國的布局也未因為疫情而改變。
5)郵輪和研學的融合發展
去年8月,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批復上海創建中國首個郵輪旅遊發展示範區。張超所在公司已經開發的郵輪研學產品的教案特色就是教學政策🧔🏿,通過研讀國家發布的相關教學研學政策👨🏽🏭,可以將產品設計成職業體驗類🆙、人文歷史類🫶🏿、現代科技類🧑🏿🦱🧑🏽🎨、人文地理類和郵輪研學類五大課程。
郵輪研學的意義🏊🏼,第一是進行安全的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可以有效轉化郵輪港無航次的時間,最大化發揮社會效用🏡,帶動區域文旅相關產業的全面發展;第三培育未來的郵輪市場,長三角參加郵輪旅行的人次只占全部人口的2%,未來可開發市場非常巨大;第四是保障郵輪人才儲備🧓🏼,為郵輪產業鏈提供高端專業人員打下基礎💵。
張超認為👨🏼🍼,作為復旦文旅人,其使命是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使得讓人們更加幸福的文旅產業變得更好🫷🏽。

第二位分享嘉賓是朱筱潔,來自2015級MTA💅🏻,目前擔任狄邦教育集團的副總監🧒🏿👳🏽♀️。
狄邦教育集團是第一家將美國中學生辯論賽和美國中學生戲劇節引入中國,將美國高中的大學升學指導體系引入中國公立中學的機構。狄邦的業務主要分為國際高中課程🧗🏿♂️、國際教育交流、出國留學🚣♂️、海外移民🎯🥇、語言培訓五個部分🪄📓。
朱筱潔主要從公司的國際教育交流業務的角度,分享疫情對於未來的國際教育交流活動的影響以及疫情期間公司的應對策略。
她認為疫情對短期國際交流的影響較大,比如夏校、文化體驗,目前是完全暫停的🎲。但她仍然看好中長期交流。公司運營的中長期交流項目中美國學校受美國國務院監管,並未完全中斷服務🕺🏼,中國家長也會每隔一到兩周進行交流🙇🏽♂️,家長的意願並未受疫情影響而中止,只要外部環境稍有好轉,中長期交流就會繼續🎥。
疫情期間🍷,公司每周例會都會進行海外狀況和營地狀況分析。在中國疫情暴發初期,公司就決定不再支付任何的票款🧎♂️;主動要求家長暫緩付費,幫助已經錄取的學生家長及時止損🧎♂️➡️,直到海外項目發布正常運行的通知🪸;對於不能出國的學生👨👨👧,設計了替代產品,比如國內的營地活動。同時🚵🏼,公司也在跟進簽證🛻、機票的動態發展,可以及時幫助仍有出國意向的學生做好應對措施🧏。
隨著國家出臺的包機政策組織海外留學生回國,全公司總動員,通過一切資源,最終在美國尋找到了靠譜的合作方🧟♂️,將散落在安寧鄉間進行文化交流的中國學生送到美國的幾大機場🧼,幫助學生們順利回國。
朱筱潔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美國人自己不喜歡戴口罩👨👩👦,但是仍會幫助住家的留學生去買口罩。通過此次疫情期間深層次的交流和理解,被不同文化下的人文關懷給感動到了。
朱筱潔堅信,國際交流一定會復蘇,因為學生和家長希望能夠拓寬國際視野👩🏿🏫,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挺過寒冬🌝,定會春暖花開。

第三位分享嘉賓是楊羽,來自2016級MTA🙆🏿,目前擔任西習教育小犀遊學的運營總監🤌🏿。值得一提的是,西習教育的創始人霍瑩也是來自復旦MTA2017級的系友。復旦MTA是一個讓同學變成同事、夢想開始發生的神奇地方🏄♂️🐶。
西習教育Seasee,定位是6-18歲青少年國內外深度體驗遊學旅行,其中20%是國內獨立體驗營,80%為境外遊學業務,主要是美國營地🔄、英國夏校、新西蘭南地公立學校的插班體驗🛕,與新西蘭南地公立教育署合作成立了文化交流中心並落戶在沐鸣娱乐科技創業園。
楊羽首先通過視頻分享了西習教育(蘇州中心校區)的環境⚛️🥗,有梵高星空手繪油畫墻🐦⬛,中心還珍藏了曼聯的第一代足球、各種熊貓元素、鋼琴等古老樂器💅🏽,是一個集藝術💂🏽♂️、美學、中西方文化為一體的學習中心🌉,讓小編都有點迫不及待想去打卡了👊。
楊羽從疫情對小微創業企業的影響和小犀遊學的生存之計兩方面進行分享😄。
疫情之後,小犀遊學目前在做的是,找準定位⚔️💯、做差異化產品🙅🏼,主要是從研學課程內容轉型、存量客戶和渠道的維護以及企業開源節流調整管理方式。
第一階段😌,推出加長版寒假特別企劃——西習全民戰“役”🪔,沒有圍墻的研學旅行記,首創英語+研學的聯名精品課程🧘🏿🧘🏼。
針對4-8對新老客戶,選擇廣受好評又具有獨特優勢資源的3個研學目的地,將線下課程重新設計。通過中英文展示、抖音直播、B站回看的方式呈現🎅🏻,實現遊學老師雲指導,遊學助手微服務的方式🥣,以全新的方式帶領孩子們了解國寶大熊貓的飲食結構和行為日常⚇、倫敦著名地標和傳統英式下午茶文化,新西蘭特色美食和瀕危物種黃眼企鵝保護,全線超200組家庭參與挑戰,家長和孩子們反饋都非常棒。孩子們通過雲遊學,發覺英語學習可以如此好玩兒和有趣。
第二階段,啟動Seasee在線研學旅行課程🕯。針對8-15歲青少年,每周半小時視頻教學和學習群互動🏋🏻♂️,課程內容更靠課題研究,內容涵蓋地理、藝術🧑🏽🏫、體育、歷史、政治等方面🟥,幫助青少年打開真實世界🙅🏽♂️,拓寬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能夠讓他們和同齡人以及海外本土人士有溝通的話題,更好的融入,同時也能保持學習的興趣和探索世界的熱情。
楊羽表示,這個主題線上研學課程在未來會持續進行🚐。關於存量客戶的維護,希望通過主題課程👩🏻🔬、線上活動樹立積極向上的品牌形象👩🦄。與渠道客戶、C端客戶保持活躍的聯系🦍,希望他們能看到西習的努力。
西習教育小犀遊學團隊會用更積極的心態,快速調整的行動,踏實勤練內功,期待復蘇💆♀️。

最後一位分享嘉賓是徐雨晴🐨,來自2019級MTA🫶🏼,她目前是荷馬親子的聯合創始人👨🦳。
荷馬親子🎠,主要針對5-12歲的少年兒童👨🦼,以年卡的形式,全年不限次參加自然探索的課程。在蘇州和南京都有營地,用戶可以就近選擇體驗和參與。荷馬的產品體系還包括荷馬導師學院、親子生活節、荷馬自然學院、HomerClub🦹🏻♀️。
徐雨晴主要從疫情對營地教育和對荷馬的影響🍉,以及荷馬的應對措施三方面進行分享。
營地教育是跨場景的線下行業,集文旅和線下培訓教育為一體。此次疫情將營地教育的問題放大了,首先線下的場地聚集活動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其次該低頻的消費需求👩🏼🎤,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剛性的培訓教育機構👯♂️;最重要的是目前的營地教育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的包裝方式,教育理念都是大同小異,入行門檻比較低。
荷馬作為營地教育新品牌,線下活動暫停舉辦✋,如何維護年卡用戶的粘性,冬令營等活動無法落地🧐,現金流依然是最重要的問題🙌🏼。在疫情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如何恢復用戶信心和積極性也是一個難點。
徐雨晴表示應對措施主要從以下五方面🍑👋:
1)需求端。疫情使得用戶需求從遠目的地轉變成近的,同時用戶需要更碎片化和更高性價比的產品🐑。
2)供應端。首先🚏,簽約了一批專業營地導師🛡💫,完善培訓體系和服務體系🏊🏽♂️。第二,用比較低的價格簽下了專屬營地。第三,進行內容開發和包裝,等待疫情結束時就及時推出市場。第四👨🏻✈️,嘗試線上課程,跟喜馬拉雅合作,開設自然品類電臺🧪,提高年卡用戶的粘性。
3)短期現金流。在荷馬前期親子社交電商的技術支持下🥺,將母公司銷售崗位的同事發展成為荷馬的分銷商,通過私域流量進行銷售,緩解荷馬的現金流🧝🏼♀️🧔🏽。
4)原有產品調整🦓。將原有的產品打碎再重組,嘗試新的模式,將戶外自然和空間產品進行融合。
5)輕流量尋找📔。與喜馬拉雅、滴滴、貝殼、別克等品牌和教培渠道進行異業合作☪️,通過社群的裂變獲取更多精準用戶。
徐雨晴認為📩,疫情期間非常適合思考,大膽試錯🐦,打破邊界🫳,試水開閘,經營產品和流量🛠,在疫情過去之後實現用戶買單的狀態。相信大家在疫情期間做的準備,能夠迎接即將到來的春天。
提問&解答
Q1:疫情對未來留學規劃有影響嗎🪲?會有怎麽樣的變化?
朱筱潔👨💻:對於已經拿到OFFER的同學來說🫲🏽,僅是推遲開學時間;
對於已經選擇國際化道路的學生和家長來說🦵🏽,放棄留學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從目前來看,既做好國際化學習計劃,又做好國內學習計劃的人幾乎不存在,兩手準備非常艱難。
對於還未確定學業規劃的低齡學生來說,影響可能會存在🏊🏼♀️🙊。但是留學規劃更取決於自身的內部因素,包括對於教育模式的選擇,比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重要👩🦼➡️,傾向國際視野還是中華底蘊的發展,不會僅僅因為外部因素從而影響國際化學習的道路。
Q2:如何看待研學和遊學的區別?進入研學市場是否需要中小幼部門的支持?
楊羽:泛概念講,兩者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走出校園,走出固定的生活方式,通過參觀遊覽和深度體驗參與到與平時生活完全不同的場景中👨🏻✈️,拓展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
區別主要從活動內容上,遊學偏重興趣,比如西習的夏校🫓🧑🏿、營地、新西蘭插班體驗👩🏿🦳;研學的目標性更強,是課堂內容的向外延伸和實踐,學術性會強。從組織形式上,遊學會更加廣泛,通過遊學機構和旅遊機構組織,社交性會更強👳🏽♀️;研學是由學校統一組織的,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成員比較熟悉,互動性更好。
在當下遊學和研學概念越來越模糊✉️,能夠有相關部門的支持更好,不過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寓教於樂🟨,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Q3:親子活動的安全是否有做相關措施🙅🚢?
徐雨晴🧑🏽🏫:措施包括👨🍳:一、營前的防護。搜集家長、學生的健康碼,公示導師的健康狀況,提前給到家長相關的安全防疫知識。二🪽、活動中的防護。測量體溫🈲、提供洗手消毒液,提醒關註孩子們佩戴口罩。
Q4🫰🏽:小微企業進入到遊學或研學行業,有什麽建議?
楊羽:國家的宏觀政策是在大力倡導這個項目👸🏻🫃🏻,市場需求也比較旺盛🏓。建議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對青少年有所助力的細分市場,找準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競爭力🧘🏻♀️。差異化的產品😜、企業和機構最終一定能夠有長遠發展。

分享會寄語:
張超:修煉內功,等待復蘇之後發揮更大的能量。同時現在也是備考的好時機,期待復旦旅遊系的家庭進一步壯大🪯🧘🏼。
楊羽🍍:西習教育是一個有趣有顏有實力的團隊,歡迎有才的小夥伴們關註和加入我們,疫情過後我們一起揚帆起航。
朱筱潔:希望大家早日脫下口罩💁🏽♀️,呼吸自由新鮮的空氣。
徐雨晴🎴:別讓疫情白來一次,疫情是危也是機,讓我們抓住機遇。
張潔:這是帶給大家幸福生活的行業🙅🏿♂️,一切的美好不會缺席,只是遲到👩🏻🦲。
供稿:2018級MTA全日製學生 倪鑫彤
排版:田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