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晚,復旦MTA公開課的會場上又迎來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TripAdvisor的中國區首席運營官潘浩棟先生🕴🏼。潘浩棟先生同復旦旅遊系師生就TripAdvisor的二次入華後的戰略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破解貓途鷹的本土化之道🙇🏻。講座由沐鸣娱乐旅遊系MTA項目主任孫雲龍老師主持,現場座無隙地。

曾在聯合利華🟦、百事國際🤼♀️、貝恩公司擔任管理職位的潘浩棟先生🏌️♂️,首先介紹了自己的求職經歷和心得📔,沃頓商學院畢業後一直從事消費品大板塊的他十分看好旅遊業發展前景🙆🏻♂️。談到TripAdvisor的面試🛩👩🏼⚖️,潘浩棟先生指出,擁有豐富且不凡的旅行經歷是公司選拔人才的“硬指標”,去過哪些國家🟥、有何難忘的自助遊經歷🏋🏽♂️,沒有出彩的回答有可能面臨淘汰🙌🏻。

從到到網到貓途鷹🌴,TripAdvisor避開巨頭競爭二次入華,精準定位出境遊自助人群,專註於提升中高端遊客在地體驗,這是窮遊、螞蜂窩做不了的事情🥑。潘浩棟先生把整個旅遊市場分為三類:只管出錢的跟團行遊客👨🏼🚒;會預定部分旅遊產品的半自助遊遊客;更接近西方背包客旅行心態的自由行遊客。貓途鷹未來服務的便是第三種完全自由行🤏🏼♻,甚至漫遊行的旅友。
即便有了精準的定位,如何更貼近中國市場打磨及推廣產品,仍是潘浩棟先生上任後面臨的難題。針對中國遊客青睞移動端👮🏼♀️、分享意願強、購買能力強等細分市場特點🍤🤌🏻,貓途鷹升級推出中國版APP,為更好解決遊客落地吃的問題👮🏼♂️,近幾年TripAdvisor參與投資收購了歐美、東南亞地區的多家餐飲平臺👩🏻🦰,包括the fork, Dimmi, Eatwith等。貓途鷹APP除提供海外餐廳預訂外🧗,還推出了雙語推薦菜單👶🏽、問路卡等多項貼心服務。

公開課下半場,潘浩棟先生就復旦MTA同學的問題作出耐心解答。16級胡茜同學是貓途鷹的忠粉🦸♀️,她對旅行中如何能夠用中文看到許多外國人的點評很感興趣,究竟TripAdvisor對這些翻譯者提供了怎樣的激勵,又是如何確保翻譯準確性的。潘浩棟先生指出,這是貓途鷹2015年初上線的“全球點評誌願翻譯工程”,目標為用戶帶來最有熱度🌱、最具價值的外語點評內容,針對中文用戶持續優化閱讀體驗,模式類似美劇字幕組,誌願者們多是利他主義心態為大家提供服務。另有同學提出由數據看到近兩年貓途鷹的推廣運作使得用戶激增,但收入卻沒有很大增長💁♀️👨🎤,潘浩棟先生回應,這是變現模式面臨的挑戰,曾經的競價模式(CPC)變成預訂模式,以前的聚合報價用戶體驗不夠完美,用戶點擊比價後會跳出貓途鷹網站🔟♠️,為了改善用戶體驗,貓途鷹目前可以讓用戶在網站直接完成預訂,但變現模式需進一步探討。

“貓途鷹會不斷適應中國用戶的需求🍵🌨、痛點、和使用習慣,加快產品的迭代與創新🫅🏽,打造中國遊客喜愛的出境神器。”希望如潘浩棟先生所說,期待TripAdvisor能夠越做越好,幫助中國的旅行者建立起他們和世界的橋梁。講座在復旦師生的熱烈掌聲中落下帷幕🧑🏻🦼。

(供稿人😝👼🏿:2016級復旦MTA學生付雅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