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日晚,來自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酒店餐飲及旅遊管理學校校董特聘終身正教授🦹🏻♂️,William E. Davis講座教授屈海林博士在沐鸣娱乐光華樓西主樓1901報告廳進行了題為“Emerging Issues and Trends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的精英講座,與沐鸣娱乐MTA的師生們分享了當今國際學術領域對旅遊管理的研究方向及趨勢。本次講座由沐鸣平台教授巴兆祥老師主持。
屈海林教授以信息技術對企業👼🏽、雇員🦶🏼、客戶三者關系的影響及改變作為開場白🕕🌾,指出目前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創新和變革是兩個最重要的時代需求*️⃣👩🏿🍼。相比以往人們所理解的創新和變革,當今時代下的創新和變革將不僅僅局限於提出全新的概念或者理論,而是將更多地關註已知理論在新的經濟、科技等環境下產生的演繹、變化及拓展。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並迅速普及📇,由此帶來的消費方式改變、社交媒體興起、共創經濟及共享經濟的繁榮等都對旅遊產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探究這些影響形成的原因及其背後的理論依據就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旅遊學者的研究方向和重點。同時,屈海林教授還強調🧑🏻🦼➡️,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實際運用🤽🏼,我們都應該註重培養自己“思維全球化,執行本土化”的能力,從而適應經濟全球化對學術研究以及企業管理提出的挑戰🍾。

針對出席本次講座的觀眾主要是旅遊管理專業的老師及研究生👨🏼🦳☠️,屈海林教授在講座的第二部分向大家介紹了目前旅遊學術研究方法的最新動態。他通過對近年來Tourism Manage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核心期刊收錄論文的評審要求分析,得出目前定性研究日益增多的發展趨勢👷🏽♂️。屈海林教授認為👦🏿,定性研究方法經常是用來開發和建立理論,而定量研究經常是用來對理論作論證😲。學術界經常提到的“Contribution of the Theory”是理論對你研究的貢獻,而“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是你的研究對理論的貢獻。在我們作科研中應更註重後者🐊。這一觀點讓在座的觀眾耳目一新🧑🏻🌾,從而啟發大家重新認識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關系。屈海林教授還指出🛕,為了規避單一調查方法所帶來的研究局限性,現在學術界更推崇采用情景法和實驗法等多種調查方法和多種層次相結合采集論文研究數據。因此,時下流行的VR技術、眼動跟蹤等生物技術,以及視頻問卷技術等均已在旅遊研究領域得以運用🙇🏿,從而提高研究數據和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在互動問答環節中👳🏼♂️,現場有老師對生物技術在研究調查中的道德倫理問題產生顧慮。屈海林教授借此機會📅☢️,向大家介紹了美國大學內部審查委員會製度(IRB)以及研究人員的倫理測試製度。現場觀眾聽後紛紛贊嘆美國學術研究的嚴謹及規範,並希望我國學術研究早日建立相關道德倫理規範製度。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MTA的師生們依依不舍地與屈海林教授作別,並期待下次有機會再次聆聽他的講座。

(供稿人:2016級復旦MTA學生王玨慧)